学习管理理论不难,运用适切很难

 

文章出处:《哈佛商业评论》2019.9月号/ 作者:杜书伍

 

  任何一个科学研究或观念学理的阐述,都必须先将背景因素设定在良好的状况,在单一聚焦的情况,才能够清楚的推演与阐述;否则在多元或变动的状况下,很难将学理观念阐述清楚,也不易让人了解。所以,当我们一个一个去学习管理理论时,基本上难度不高。

 

  但是,实务上要运用管理理论时,往往会在三个阶段碰到难度。

 

  第一、学习管理理论时,我们首先必须去探究及掌握:这个观念学理是在什么样的社会人文环境下引发而形塑的,是西方的人文社会,还是东方的人文社会?是用于研发单位的环境、人员,还是营销与营运单位的人员?这些背景因素掌握住了,再来就要深度厘清:这个形塑的背景环境,与你所要运用的场域有何差异,再将理论做适度的增删调整才能移植。这要做得好,必须对理论融会贯通,对场域透彻掌握,才能移植成功;否则就会水土不服,严重者甚至会得到反效果。所以管理理论的移植转换,很不容易。

 

  第二,管理的理论应用到组织的时候,它不是一个单一理论全面的去用;而是不同性质功能的管理运作理论,一起相互搭配的用在组织上。需要相当的火候,才能将各种理论各种功能整合在一起而变成是一个全套用在组织。这个整合成全套的思考,同时必须要配合组织当下的状况及外在环境。因此如何取舍及使用的力度,也是相当难的决策。

 

  其实组织真正在使用管理理论时,大部份都只用到局部与不同的力度,才能够使不同面向的管理理论,能够整合在一起去适合当下的组织,并且尽量减低后遗症,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工作。这也是单点思考、过于理想化而管理没念通的主管,最易批评与排斥的所在。

  

  第三,外在环境在变,组织本身也在变,管理制度原本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去调整与提升;制度能否实时修改、适切修改,也是另一个难度。

 

  然而这个修改是有加有减,也有放大也有缩小。这往往也牵扯到每个人对制度的习惯固着性及调整改变力,要调整改变必然会有反抗。另外尤其是牵扯到福利、权力方面的调整,要加、要放大的部份没问题,多多益善;但是减少、缩小的部分,就会受到非常大的反弹。这就是另外一种执行技巧能力的问题。

 

  掌握各个管理学理的精髓背景,整合规划适合当下组织的管理营运制度,以及与时俱进的不断修正提升,是我们从事经营管理者很重要的工作。而观念学理融会贯通、拿捏得宜、整合平顺及落实执行,真是很不容易的事。

 

《哈佛商业评论》文章连结网址

 

 

回到顶部

订阅联强EMBA

 

微信订阅号

 

文章转载规范

须註明「作者杜书伍为联强国际集团总裁」

须註明选自「联强EMBA」

需依原內容(含標题)据实转载,不得擅自修改、增刪、自为重组

仅限於非营利使用

若有文章转载及授权相关问题,请与我们联络synnexhr@synnex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