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杜书伍 (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)
这世界为能更明确分辨事务,是用「相对」的方式来描述。
所以,「好」是相对于某一「基准点」好,叫做好;「坏」也是相对于这一「基准点」坏,叫做坏。这在各种形容的用语都是相同的。
因此,这「基准点」的设定变成决定好坏的关键。比如说设身高170公分为基准点,那172就是高,168就是矮;设165为基准点,那168就变成是高。
在我们周遭会发现不知不觉操弄这「基准点」的例子不胜枚举!有人把基准点设低,而自我感觉良好;有人把基准点设得很高,而陷入完美主义的极端。
认知客观的基准点,当全世界经济景气都不好时,能有2~3%的经济成长就算很不错,就不需要为低成长率而无谓的心生不满,反而应该庆幸。
所以,「基准点」的标定错误,就形成「认知错误」、造成「决策错误」、「行为错误」…而产生错误结果。
一般客观的基准标定,就是用「系统思考」将在一定的范围内所有的目标收集,再取其中间值为基准点,再依需要选用不同的切分。如五分法,就是很不好、不好、可、好、很好。或九分法,分上中下大分切,再各自三分切,而形成「中上」「中下」…「上上」「下下」…等级别,而用这标准来分辨这范围内的目标。当然范围的缩小或放大,目标数也会变化,基准也会改变。不过都是客观相对的去分辨目标族群(范围)的差异。
在运用上,当这客观的基准标定后,再依需要的不同,而设定选取、要求的标准。如采中高标「中上、上下」,采超高标「上上」,或采低标「中下、下上」…。
认知到基准点的影响,我们可以好好检视自己在各种面向的判断,及你依据的基准点是否客观;否则你就不知不觉一直在错误的基准点上,做错误的判断与决策。这些错误的判断不管导致你形成怎样的观点,造成怎样立即或潜在的后果,都无法改变客观的事实。但却一直让你不知不觉陷在困境,并损耗你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