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杜书伍 (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)
有时候,我们会听到怠惰而不愿积极投入工作的人,私底下有一个说法:「给多少钱做多少事,这样的薪资做这样就可以了;先给我加薪,我就努力多做点!」这种似是而非的言论,连带也影响周遭想安逸的人的心理。
大多数人都不希望也不喜欢跟这类的人互动,因为工作不只是薪酬,还隐含更大比例的有形无形因素。但多数不认同这种似是而非的言论者,顶多不理会而已,很少会直接说破,因为仔细思考根源的道理,这种说法不仅逻辑不通,更显得这类人太肤浅、太无知!
在经济社会中,用工作换取薪酬报偿,基本上是一个「对价行为」:一个人出租其能力替别人工作,而这出租及完成工作的「对价」是多少,就是薪酬。就像销售物品时,卖方必须呈现物品的规格与功能,让买方在可兹确认下提出买价;绝非卖方不展现能耐,而要买方黑箱出价,买好买坏,是买方的事。
即便是无形商品的交易,譬如聘请律师、会计师、建筑师服务,他们也都必须尽可能提出过去的实绩与口碑,以赢得客户的认可,同意聘任;并经由实际服务配合的过程中,努力呈现自己的能耐,建立起客户的信赖,而愿意维持长期的服务关系。
同理,任何人应征工作,也是透过履历及面谈来呈现自己,提供企业判断其能耐的机会,并提出相对应的薪酬条件。而工作的过程中,则是经由实质投入工作所展现的能力绩效,而调整薪资奖金。这是大多数人共知的基本规则,那有不展现能耐而要求先调高薪酬的道理?
一样米养百种人,持有这种论调的人本来就不值得任用。所以,应该请他到别处去领高薪,以免因为姑息这种人的存在,而干扰组织的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