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出处:天下杂志教育特刊 / 采访整理:谢明玲
所有东西都必须整合知识,而不只有单一专业。专业知识可能是一朵红花,但红花一定要有绿叶陪衬。大学我念的是computer science(资讯学系),因为知道未来要到企业界,所以我选修了很多管理的课程,这对我一路走来,帮助非常大。
联强找人,看内涵、特质。我们将能力又细分成两种,一种叫根源能力,一种叫专业能力。专业能力是你懂不懂电子,懂不懂会计;根源能力是学习各种事物的能力。因为世界在变,你一辈子要不断学习,拥有根源能力就比较能永保不被淘汰,除非你不学。联强重视的,是根源能力要好。我们也重视专业能力,但根源能力好的,专业能力都不差,因为他学东西快,会抓重点。根源能力是可教的,它包括五种习惯与能力:思考、系统、结构、整理、分析。
首先,你要不断地触动他思考,持续以问题引导他思考;而思考就像是引擎的转速一样,转得快还是慢?是不是常在转?假如不转的话,就什么都没有了。这里头还有一个重要关键就是「观察」,因为养成观察的习惯就会动脑筋,老师和父母不要百分之百地掌控小孩的眼球,可以给予引导,但也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去「主动」观察。
动脑筋要动得对,就需要有「系统」的把相关的事情都纳进来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告诉他:「后面」有什么,把相关的东西都点出来,慢慢就会形成一种习惯。讲事情的时候,则是在运用「结构」。如果别人讲话没有结构,你可能听不懂,所以当自己讲话时,也需要有结构。再来就是整理、分析,日子不是十年如一日,每天这样过,很多事情要做总结、整理。
假如有这五个习惯,你拿到一本新书的时候,你会拆解它,看里面的系统和结构,是怎么构成的。有的人不是,他从不拆解,看到一件物品,就是一个方形的物体,他永远不会有深的了解,只是表面的了解,那就不是叫做「学会」。学校应该是学这样学习的习惯,思考模式的习惯。但这五个习惯背后还有条件。他必须不断追寻到底未来想要成为什么,将来希望成为怎样的人。这样的思考一启动,相关的东西就会进来,带进整个「系统」。只是这样进来的信息是杂乱无章的,总要厘清清楚,所以要整理、有结构,也能分析利弊得失了。
要懂得想,就成功一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