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出处:〈哈佛商业评论〉2019.5月号
作者:杜书伍 (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)
过去三、四十年,学术界在专业知识的钻研及专业人才的培育下,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注重专业,重用专业人才。同时,在组织职位的升迁上,除原有的管理职位外,也设计等同主管等级的专员职位,作为专业职能的职涯发展。
由于管理人的事务是复杂的,甚至是烦人的,相对而言专业职能较为单纯。因此,愈来愈多人才偏向追求修练专业能力,回避甚至排斥担任管理职,实是忽视与低估了管理职的价值与重要性。
功能主管,就是同时具备「专业功能能力」及「管理能力」,能够带领一群人产生更大绩效的管理者;其对组织的贡献度,是大于仅具备专业能力的人。因此,除了薪酬会有较高的回报外,其实主管职位本身也会带来专业能力的快速提升,以及更大的升迁机会。
我们都知道,专业知识需要有更多的运用历练,才能够累积成为实务经验,也才会提高专业的判断力,这就是专业能力的层次。(请参考【专业能力=专业知识x专业经验x专业纪律】一文)
身为主管,其职责必须要督导与了解每一位成员工作过程遇到的各种事例;而这些事例的解决经验,同时也就累积为他自身的实务经验。所以,主管积累实务经验的速度、广度,就会是个别部属的好几倍。
其次,主管会参加更上层主管召开的定期、不定期的会议。会议中会听到来自其他功能主管提出的事件及其看法;不但能够增加对各种功能的了解,亦能吸收不同功能角度的看法见解。这不仅可大幅扩展对各功能的了解与视野,也提高了认知的广度,无形中也会提升主管对自己专业功能的决断力。
尤其,这类会议能够亲身观察上层主管,对跨功能事务整合判断与裁量的思惟,亦有机会接触到其它高层主管的经营管理方法、观点以及人生哲理。这些都是在耳濡目染下点滴积累,并会成为提升到更高职位相当有帮助的管理素养。
此外,身为主管除了要辅导部属处理事务外,就是要亲自处理高难度的功能事务,因此他不用执行基础性、例行性的事务。同时,主管也必须投入相当比例的时间,去思考如何优化部门的绩效。也就是说,由于主管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重要且更有价值的事务上面,当然就有机会加速磨练出更高层次的能力。
综观上面的描述,大家应该可以了解到主管的职位,因为环境层次及角色扮演的不同,所能带来的「能力提升优势」;相对于仅专注于担任功能专员的角色,更能快速提升功能专业能力,同时也更能磨练跨功能的视野,以及整合运用能力。
但是,假如主管参加跨部门会议,只关注跟自己有关,而不注重跨部门的事务,那就像进宝山空手而回,也就丧失了重要的能力提升机会。或者,假如主管对部属采取「层层负责」、「只问结果,不问过程」这类推诿式的「管理方式」,那也是无法加速经验的积累,只是当个占着职位的虚位主管。
所以,除非在人格特质上不适合领导角色,否则,希望要有更高层次专业能力的人,就应该积极朝主管职位的方向准备及努力,及早进入「职位、能力、薪酬」加速善性循环的轨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