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永远不够!只是你是不是人才?

 

作者:杜书伍 (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)

 

  有些人经常会抱怨自己怀才不遇,认为公司不给发展机会!因而衍生出离职、转换环境的想法,或持续心怀不满的一面工作一面抱怨。

 

  这种情境论点的基础在「才」,要先评定「才」的水平,再看现况是否「适才适所」。只有「才大于所」,才会有大材小用、怀才不遇的情况。

 

 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前提下,企业必须要有更多更好的人才,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。所以企业抢人才、争人才不仅是不遗余力,还要投注资源于内部培训,期能加速人才培养速度。但是,人才的培养仍然赶不及企业的需求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所以,企业哪有放着人才不用、让他闲置的道理?

 

  企业的层层主管,或许有判断力不足而错认人才的问题;但是,个人自身是否有深度去理解人才要素,细致检验自己的能耐水平,以及努力去实践产生绩效成果,让主管从历次的成果更加注意你、了解你?当你展现实力,绩效长居前茅,「大才」哪有被埋没的可能?

 

  尤其在有规模、有制度的公司,透过完善的人力资源功能考核机制,不只是直属主管要关注你,主管的主管也要关注你,甚至潜力人才必然被人资单位列为加重培养的关注对象。多重机制下,真正的人才是有无限大的空间的!

 

  因此,在自认「怀才不遇」之前,先虚怀的自我检验,自己是否是人才?否则错误的自我认知,改变不了你的「人才水平」的事实。花时间与精力去转换工作、熟悉新工作,不但延迟能力的提升,也不见得能解决你所谓的「怀才不遇」的困境。

 

 

回到顶部

订阅联强EMBA

 

微信订阅号

 

文章转载规范

须註明「作者杜书伍为联强国际集团总裁」

须註明选自「联强EMBA」

需依原內容(含標题)据实转载,不得擅自修改、增刪、自为重组

仅限於非营利使用

若有文章转载及授权相关问题,请与我们联络synnexhr@synnex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