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化繁为简」 才有执行力,才有落实度

 

文章出处:《哈佛商业评论》2019.7月号/ 作者:杜书伍

 

  制度机制的建立,都是从粗略开始。经由运用执行累积实务经验,不断的改善优化,逐渐提升细致度及增加涵盖度。这是精益求精、不断提升制度机制效益的必要做法。

 

  但是长久下来,制度机制往往变成一个非常庞大、复杂的系统。设计的人甚至会自傲的认为:这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制度机制。

 

  然而,组织是一群不同经验、不同能力层级的人所组成;一个庞杂的系统是很难让组织的一般人员,易于学习及清楚掌握的,更难奢望融会贯通。所以,要求所有人都能落实执行制度规范,不但缘木求鱼,且效率质量反而低落。假如一个公司各方面的制度都已十分庞杂,那更容易陷入全面性的低效率及僵固化。

 

  「化繁为简」,就如同「见山是山,见山不是山,见山又是山」的道理。制度设计,经过长时间累积丰富的实务经验、细致的整理规划、以及充分的融会贯通,我们必然会发觉:哪几个部分是真正的核心,哪些是迭床架屋;哪些只要确实掌控几个源头关键点,相关状况就几乎不会发生。也有很多情况,发生的机率非常非常低,宁可放弃或禁止,反而能省去大量的人员精力耗损与成本的节省。

 

  所以「化繁为简」是有方法的。透过去芜存菁、专注提升,就能从「见山不是山」,跳脱提升到「见山又是山」这个层次;而这个经过「精淬」过的很精实的制度,会更「易学易用」,自然执行度强、落实度高。

 

  另外,一个组织必须要注重三个面向,来协助制度的精简:

  一、建立优质组织文化。

  二、注重读人识人用人。

  三、善用数字智能工具。

 

  因为制度的设计与运用的场域,是息息相关的。场域由人组成,招募时注重人员的素养、品格、价值观,在场域正向行为规范的熏陶下,形成优质的组织文化,制度就不需要在一些很基本的部分做阐述,也不需要制定过多的「防呆机制」,同时也会减少防弊机制的设计。这些也都是导致制度庞杂的原因。

 

  工具,永远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帮手。智能工具更是能将复杂的机制自动化,是「化繁为简」最为有效的工具。

 

  制度机制设计者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制度如何「化繁为简」,注重制度的「塑身」,让制度清爽,执行与落实就简易多了。

 

 

回到顶部

订阅联强EMBA

 

微信订阅号

 

文章转载规范

须註明「作者杜书伍为联强国际集团总裁」

须註明选自「联强EMBA」

需依原內容(含標题)据实转载,不得擅自修改、增刪、自为重组

仅限於非营利使用

若有文章转载及授权相关问题,请与我们联络synnexhr@synnex.com.tw